查看原文
其他

悲痛!半个月不到,4名医生离世!医生忙碌一生是为了什么?阿宝一语点醒梦中人……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却有4位专家教授级别的医生离世,而且还是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令人难以接受。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发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姚树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0日22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65岁。


姚树桥是我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曾主编全国高等医药卫生本科生教育(五年制)国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等教材10余本,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悼文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表示,姚树桥教授一生勤勉、淡薄名利,从病情确诊到治疗,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又重返工作岗位。甚至住院期间,每天仍在工作,修改学生论文、评阅国家国际标书及论文、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会议等。


65岁的年纪,本来可以安心退休颐养天年,但姚树桥教授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燃尽生命中最后一簇火焰,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哪怕是在“内卷”当道的如今,也是令人动容的。


不过,感慨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以姚医生为代表的医务群体的不易和奉献——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他们不辞劳苦、过劳工作!



半个月不到,4位医生离世!过劳,是对生命的摧残


近日,一位医生登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今天看了40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其中4台是房颤,最后一台房扑非常难做,当时做的时候,我就在想人这一辈子干啥呢,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手术台上了。我在想什么样的人能当医生呢?可能就是对自己生活要求也不高,没啥兴趣爱好,每天就是闷头干活的人,这样的人可能适合当医生。”


凌晨12点半的杭州街头,一个刚在一个多月前做了甲状腺癌手术的医生,在寒风中有感而发的这席话,令无数网友心疼,更令无数同行破防——我们如此忙绿、如此过劳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可能根本就没有答案。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在中国,医生过度劳动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不得不改善的地步了。


2018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在城市大型三甲医院,49%的医生每周至少两个夜班,18%的医生曾经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80%的医生在工作时间喝水不超过一杯,83%的医生不能按时吃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生能够休完法定年假。


2018年8月,研究人员对浙江省9所三甲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随机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研究医护人员过劳状况(回收有效问卷936份),结果显示过劳医护人员共598人,占63.89%


2021年,一项研究对22个省份1719名公立医院的医生进行实证调研显示,84.6%的医生处于中重度过劳状态


可以说,一袭白衣之下都是疲惫不堪的肉体和不堪重负的灵魂。


可是,过劳怎么能成为常态,它最能摧残一个人的生命——2024年伊始,已经有好几位医生离我们而去,他们再也等不到这个近在眼前的团圆年了:


2024年1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讣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知名教授、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王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01月10日10时27分病逝,享年60岁。


同日,有网传消息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医学科普博主朱翔医生突然离世,年仅45周岁。随后,该网传消息被证实。


2024年1月1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讣告:1月16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曙光医院逝世,享年55岁。


加上上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姚树桥教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却有4位专家教授级别的医生离世,而且还是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令人难以接受。


虽说“逝者已矣,生者当惜”,但在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还在坚持的人只能一如既往地负重前行。


2024年1月9日,辽宁一名妈妈在今日头条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我女儿是一名住院医,最近在纠结是否辞职。在外人看来,在医院当医生是件很光鲜亮丽的事情,我说出去也很有面子,可是我女儿今年都快30岁了,还没有对象!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根本没时间谈恋爱,我心急心焦心恨呀!她干了几年还是住院医,住院医生就是一线医生,就是以前的住院总,就好像打仗时拿着刺刀端着枪跑在前面当炮灰的士兵一样。一般至少管6-8张床,负责收治病人,安排各种检查,做操作,写各种医疗文书(入院病历、病程、出院记录、出院证明、查房病例摘要)”


文末这位母亲还哀叹道:“一天时间全搭在医院里了,哪还有时间谈恋爱?我恨啊!”


言语之间可见这位母亲无奈与担忧,也足以窥见这位住院医女儿忙忙碌碌、失去自我的人生。


可,这又是多少人的人生呢?


唉!


近期,一名医生在贴吧里分享了医院的排班表,他表示:“科室里3个住院医要管七八十个病人,四个主治和3个主任都不参与排班,早上8点上到第二天下午3点,三天一个夜班,工资也没多少,来个医生支援,只来几天就被吓跑了,这种排班合理吗?”


很明显,这是极度不合理的,不然也不会被吐槽、被发着牢骚曝光出来。


只是,回归现实,难以想象3 VS 70/80 的极度供需失衡中,3位住院医有多么忙绿?他们会不会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又爽了几次约,多挨了几次骂?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又心酸了几次?


小编时常在想,如果在踏入这个行业之前,他们便可预知今日这样的场景,他们是否还会坚持当初的选择?



过劳面前,失衡的人生


当一个人的生命只剩下工作时,势必会打破本该平衡、协调的格局,从而引发方方面面的问题:


1.有医生说:过劳不利于身心健康。


“药品现在完全是零加价,只能在耗材、手术方面慢慢提高价格,为了节约开支,只能安排我们进行加班加点,来弥补不足,但是长时间加班,我们的身体也吃不消。”


2.有医生说:过劳不利于个人家庭和谐


“医生这个职业,对家庭肯定有影响。医护不是说下班就下班的,下了班思想也是高度紧绷的,和病人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长,家里没时间经营,不出问题才怪。”


3.有医生说:过劳可能导致医疗差错,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临床一线的人员对工作状态不是很满意,工作量大,检查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多,还要搞科研。我们的工作严重超负荷,在精神疲惫的状态下,误诊就很容易发生。”


4.有医生说:过劳可能影响患者就诊体验、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医生劳动强度大,病人比较多,分担给每个病人的时间精力就比较少,患者满意度下降,间接增加了医患矛盾产生的概率,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5. 有医生说:过劳可能会影响到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看的病人多了,对每个病人的耐性程度就不够,劳累之后对疾病的判断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休息不好,积极性不够,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劳面前,凋谢了生命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当压抑着的情绪抑或是问题爆发,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



困在过劳中的医护,能挣脱出来吗?


可以说,很难!


造成医生过劳的后果,不是单一的因素所引起,而是复杂的繁多的因素综合而成,因此,想要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太可能,毕竟通过抽丝剥茧、层层分析后的政策也需要步步推进、循序渐进。那么,作为身陷其中的受害群体,面对失衡的人生,该怎么办?


阿宝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在麻醉医生朱翔逝世后,阿宝曾有感而发在其公众号上更新了两篇文章。他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因生病且过劳工作后差点猝死在手术台上的经历,也就是这样一个经历,让他这个曾经的“卷王”在心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他意识到: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对医院和患者而言,我们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哪怕你再牛,世界上还有比你更牛的人;哪怕你再强,也不代表你就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我们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其次,对于家庭而言,我们非常非常重要。


在家里,我们就是一片天。没有我们,天就塌了,家就散了。所以,为了家人,我们不应该再肆意透支身体,挥霍自己的健康。


最后,我们要明白,我们不过是凡夫俗子,不要把自己当成神。


很多问题无需纠结,更无需内耗,那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我们只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或许在外部环境难以改变的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达成内部的自洽,不陷入无止境的精神内耗,保持独立清醒的做好自己。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工作生活的平衡点,在忙忙碌碌的人世间编制好属于自己的信仰和故事。



责编|亦一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行政绩效工资不得高于临床50%!多数医生不认可的绩效内部分配,接下来该怎么走?

➤ Nature子刊:“深夜进食”偷走你的寿命!肥胖、糖尿病风险也会增加

➤ 一次性增编2071名!这些医疗机构到底是“缺人”还是“缺编”?

➤ 30岁女子羞于开口却困扰3年的毛病终于解开了,再也不小便失禁了……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